大力开拓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形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合力,要着力拓展农业外部增收空间,通过非农就业增收,提高乡镇企业、家庭工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和返乡创业环境。
一是积极扩大农民工就业。要稳定现有就业岗位,通过积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督促企业及时足额发放工资。对于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要根据有关政策,使其与员工在双方平等协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在岗培训等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要积极开发新的就业岗位,在扩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事业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农民工;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大规模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健全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以扩大农民工就业增收空间。要建立健全县、乡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服务。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向农民工开放,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输出地和输入地要加强协作,开展有组织的就业、创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各地要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支持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劳务培训基地,发展订单式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要继续支持耗能少、污染低、效益高、就业容量大的乡镇企业发展,为这些企业在市场准入、信用担保、对外贸易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考虑给予适当的贷款、贴息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合理调整城乡和区域间的经济布局,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要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增收机会。
二是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充分挖掘农村的增收潜力,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当前,可考虑抓好来料加工和“农家乐”等休闲旅游业,鼓励城镇企业把劳动密集型产业扩散到农村,积极引导农民在当地从事来料加工业,加强对来料加工经纪人的培训;要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新途径来抓,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景观优势,挖掘农村乡土文化优势,把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新的增长点抓紧抓好。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