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要推进供销社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建设新型供销社为目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巩固和扩大“新网工程”成果,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不断抢抓机遇,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强化管理。
以项目建设为基点
抢抓机遇求发展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要按照前瞻性、多业态、现代化要求,实施项目兴社,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以上项目为引擎,建设、改造、完善供销社整体的服务设施,增强载体的集聚和拓展功能,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塑造崭新的供销社形象。结合自身的组织优势、行业优势、网络优势,抓住中央启动农村市场消费,加快农村流通现代化的契机,发挥“新网工程”建设作用,组织各县、市、区在农副产品购销、农资连锁、再生资源经营上作好文章,大胆创新经营模式,积极引资、挂靠、联合开发,组建农资、日用品、茶叶产业化项目、再生资源经营项目的龙头企业;加大重点项目督办力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国家在涉农领域的一些重大投资项目,努力拓展新型业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供销合作经济加快发展。
以网络提升为基点
打造新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新网工程是供销合作社的一号工程,是发展现代农业、便利农民消费的战略举措,是实现供销社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新网工程,也是修复供销社农村经营网络,占领农村市场的又一载体。一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抓住一些在建项目,在培植龙头企业上下功夫,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大力发展网络终端,抓好乡村两级连锁店、加盟店建设。巩固原有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整合系统内外经营资源,支持和鼓励个私经营户参与加盟,大力建设农家店,发展连锁超市,扩大日用品经营的覆盖面。在农资连锁经营方面,着手建立集采购、物流、配送、零售和科技服务为一体,覆盖主要农村市场、具备现代流通业态、能够提供便利服务的农资连锁配送经营网络。拓宽“新网工程”的服务领域和范围,以由流通服务为主逐步向生产、加工、储运等领域延伸,增强网络辐射和服务能力。加快农村连锁经营网络由区域性向全市性、由分散性向集中性转变,实现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增强网络的凝聚力和辐射力。三是完善配送中心建设。配送中心在网络建设中处于中枢地位,是供销社系统网络整合的关键所在。“新网工程”要以配送体系来保证,只有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分散销售的经营方式,才能将各个分散的门店有效地连接起来,形成网络经营的整体规模效益优势。
以深化服务为基点
拓宽经营服务领域
进一步夯实供销社为农服务基础,切实增强为农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在蔬菜、果品、茶叶、农资等种养业、加工业和产品购销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上,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加大扶持力度,争取政策支持。协助落实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惠政策和促进政策,让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经济组织,使专业合作社成为促进双向流通的重要载体,帮助农民解决更多的现实问题,使入社农户降低生产成本、扩展融资渠道、共同抵御经营风险,稳步走上致富道路。
积极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在巩固和提高棉花、农资、茶叶、日用品经营、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传统业务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把传统经营业务和现代流通方式结合起来,把抢占农村市场和抢滩城市市场结合起来,把流通和生产结合起来,创新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将经营服务的触角向各类涉农领域积极延伸,发挥供销社经营网络“一网多用”的优势和功能,增强对各类服务项目的承接能力。重点是加快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由传统的日用品、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向技术、信息、旅游、物流、保险、中介、农村金融、移动通信、文化娱乐等服务产业延伸,既开展经营性服务,又开展好公益性服务;既注重社会效益,又保证经济效益;既满足广大农民、农村和农业多方面多层次的生产和消费需求,又实现供销社可持续性发展。
以激发活力为基点
创新体制机制
进一步深化社属企业体制机制的改革,提高企业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创效能力,促进供销社管理职能、管理方式、管理重点、组织结构的转变和优化。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新型供销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新型供销社的要求抓机遇、谋发展。在办社理念上,摆脱行政化倾向和“官商”意识,在坚持为农服务方向和合作制原则的前提下,稳步向企业化、集团化迈进。在经营模式上,实现“龙头企业+网络”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逐步建立覆盖面广、布局合理、业态先进、双向流通的现代经营网络。在组织形式上,实现联社职能多元化、企业体制公司化、基层组织社会化。在管理手段上,以产权为纽带,进一步完善联社对企业重大投资和经营的决策机制,完善对社有企业的审计监督,完善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完善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快建立适应农村新形势、符合市场经济新要求的体制机制,切实走科学发展的轨道,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市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