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村信用社而言,2009年无疑是充满困难和挑战的一年。一方面,受金融危机传导效应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原来的优质客户——中小企业普遍陷入发展困境,使得农信社长期稳定的利润收入点出现逆转;另一方面,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农信社的信贷投放和风险管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呈放大趋势。
如何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既实现对中小企业的有效支持,承担起“扩内需、保增长”的重任,又做好风险防控,实现业务的稳健发展,是农信社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笔者认为,要实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农信社自身稳健经营的双赢效果,需要我们坚持用“心”经营的策略。
一、要做一家富有责任心的企业。做金融绝不能只锦上添花,在企业最需要的时候也要雪中送炭,对外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但也不能盲目地和企业一起“死扛”,而是对那些产权明晰、经营正常,只是由于前期扩张过快而在宏观调控中受阻的企业,不仅不能收贷,而要与企业共商对策,甚至加大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小企业既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群体,也是最容易犯错的一族,所以既要支持他们快速发展,也要帮助他们避免犯错,始终坚持风险可控原则,对预期出现的风险进行客观地评价,并进行有效控制,而不是简单地回避风险。
二、用心去发现市场机会。我们应该看到企业既是一个经济的概念,又是一个社会的概念,每一个企业都不是单一的、隔绝的,它是整个经济社会的组成体。对于我们来说,一个客户的周围,往往若明若暗地链接着许多潜在的优质客户,抓住了他们的商业链,就可能找到他们的需求点,就有了服务的切入点,所以要注意发散营销,发散的不仅是客户链,同时也是发散了我们的思维,没有发散的思维,就没有发散的客户链。一句话,要求全体员工用心去营销,用资产业务拉动负债业务,向市场要客户、要存款、要利润。
三、做好市场定位,规划信贷计划。在现在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的形势下,要做好市场定位,较好地规划我们的信贷计划,具体地说就是“口里衔一个,手里拿一个,眼里看一个”,在明确的市场定位前提下逐步调整资产结构,达到信贷资源优化配置,培养属于我们自己的核心客户群体,它对于更有效地控制系统性信贷风险、寻找利润的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大意义。
具体做法就是对我们的信贷存量进行一次梳理,对信贷的期限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的生命周期、贷款的担保方式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量化,然后针对市场的走向,规划出我们未来几年的信贷计划,按步骤有计划地调整我们的信贷结构,着手当前,着眼未来,注意培养未来的利润增长点,做好重点目标市场的深度培养,把业务做得足够“丰满”。科学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量化管理,争取能做到从被动吸收客户资源到主动优化管理的飞跃,在一定量的基础上实现一次质的提升。
四、要做好利率定价管理。在利率定价方面,采取“利率集中定价管理”,在经营中低于标准利率的,严格审批,这是总体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完全是为了防止那些没有必要或者带有人情味利率优惠;制定“灵活的利率定价”管理制度,以保证基层业务的灵活开拓。
如可以采取一种竞争机制,分季度对各信用社的利率情况进行分析、考核,排位前三名的可以获得下一季度利率审批的豁免权,即可以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进行自由定价,就像是“信得过免检单位”,但这种信誉授权并不是终身制的,它只是在一种竞争中动态存在,假如在下一季度的利率比较中,有豁勉权的支行低于前三名的水平,那么其利率豁免权就自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