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方式:
向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实现有效对接,核心是要提升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供销合作社对此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创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服务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
一是强化服务手段,促进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单个农民力量单薄,无法形成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为其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进而形成产业化经营提供保证。以合作制为纽带,把农村不同利益主体分散的资金、技术、人才、劳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按照市场法则优化组合,增加农业的有效投入,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以农民合作组织为载体组织农民,不能仅仅局限在种植、养殖的生产领域,而应该向产业化经营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延伸,促进生产要素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之间的充分优化组合,从而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
二是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专业化的生产和社会化的分工越来越明显,原有分散的、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生产和社会化的分工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农民迫切需要为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供销合作社必须顺应新形势要求,创新服务方式,解决各级各类经济技术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依托自身载体,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使供销合作社成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
三是健全服务机制,延长服务链条。延长农业生产链条,就是通过规模经营和多层次加工,既提高流通效率又实现农产品增值。通过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让农民除了可以得到种植业、养殖业的收入外,还可以分享加工业和服务业的部分利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供销合作社要进一步培育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相互联结、相互渗透,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不断丰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新内涵。
服务空间:向综合服务转变
做优服务载体。按照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连锁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加快推进为农服务社(中心)建设。把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作为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纳入各地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协调推进。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增强农村综合服务功能,将为农服务社逐步打造为集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文体活动、党群议事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拓展服务领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走可持续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之路,能有效解决资源短缺压力和环境污染问题,这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供销合作社必须紧紧围绕发展循环经济,拓展服务领域,开辟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
顺应农村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积极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开展商品展销、职业教育、中介咨询、文化娱乐、家政服务、农村旅游等农村现代服务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利用供销合作社现有土地资源,参与农村房地产的投资与开发、物业管理等服务。探索发展农村金融、保险、担保、小额贷款等现代金融服务。
夯实服务基础。基层供销合作社是供销合作社的组织基础,是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必须以“三位一体”为目标,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把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成为农服务的载体、自主经营的实体和合作经济的联合体。
农产品购销方式:
向现代流通市场体系转变
广泛吸引社会资本,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市场发展战略,在改造和提升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市级综合性批发市场、县级专业批发市场、乡镇特色市场、农村农产品购销经营部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农民经纪人为主体的五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形成完善便捷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以农产品流通骨干企业建设为抓手,培育发展集产、储、运、销配套服务于体的农产品经销主体。引导和促进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实现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直接对接,建设从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到超市的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提高流通效率。
继续开展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培育壮大经纪人队伍。以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及其他农产品行业协会为平台,做好经纪人的组织服务工作,开展维权和行业自律活动,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经纪人的愿望和要求,协调解决其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组织经纪人参加各类展示展销会,做大产销对接规模,共同搞活农产品流通。
经营方式:
向现代流通经营业态转变
网络是供销社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供销社必须以“新网工程”为抓手,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形成机制健全、管理规范、功能完善、城乡互动、流通有序、诚信和谐、上下贯通的现代经营网络。
以龙头企业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农资、日用品、农产品购销、烟花爆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村非处方药品等六大现代经营网络,提高网络的覆盖率,占领农村商品流通制高点。采取多元投资、重组改造、合资嫁接等途径,打造一批在流通行业有影响力的优势连锁经营龙头企业。
做强做活“双向流通”功能。既把货真价实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品由城市供应到农村,让农民买得放心,又以连锁经营网络为载体,把农副产品由农村组织进入城市,让农民卖得省心,让城市居民买得放心。
不断增强网络服务功能,将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网络打造成连接城乡、统筹城乡发展的桥梁与纽带,实现“两个效益”最大化。以网络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转移,引导和带动资金、技术、信息等流向农村凹地,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网络为载体,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途径;同时,努力将网络打造成规范市场秩序的平台,成为党委政府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
发展理念:
向全方位联合合作转变
加强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推进联合合作。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跨地区发展,扩大合作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推进同一产业的专业合作社跨区域组建合作社联合社,聚合发展要素,实现行业扩张;探索不同产业的专业合作社实行联合合作,增强优势互补,培育新的特色和优势。坚持市场化运作、自愿互利的前提下,推进系统内的业务合作、项目合作、品牌合作等。推动各级供销合作社之间资本相互流动、相互投资参股、项目共同开发、合作发展的新格局。
加强与各类市场主体的联合合作。坚持开门办社,整合社会资源,借力发展供销合作事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多元化为核心,以联合合作为手段,围绕产业整合、资源掌控、品牌提升、技术创新等战略目标,积极开展并购重组和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社有企业规模扩张,实现跨越发展。
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联合合作。政府部门掌握投资导向和政策手段,我们有服务网络和载体,通过联合合作,实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供销合作人要善于做社会活动家,争取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与联合。通过联合合作,既为供销合作社争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政策资源,又能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联系“三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供销合作总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