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理论考试是测试茶艺师相关理论水平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茶艺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能否达到这样的目的,考试的试题与标准答案是关键。但是恕我直言,目前一些地方在培训、考核茶艺师时,所出的试题和标准答案差错甚多,以某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理论考试复习要点为例,一些学术上尚有争议的问题暂且不论,其中原则性的错误就不下20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因缺乏历史知识造成的错误。如第74题:“唐代代宗年间高僧从谂禅师是‘以茶悟道’的提倡者”。从谂禅师,俗姓郝,生于公元778年,圆寂于897年,住世120岁,世称赵州古佛。他一生经历了从唐代宗李豫到唐昭宗李晔11个皇帝。代宗779年驾崩时从谂还不满2岁,所以不能称为“代宗年间高僧”。再如第70题:“文人茶艺喜用宜兴紫砂壶……”紫砂壶创制于明代,在此之前唐、宋、元的文士茶人不可能用紫砂壶来泡茶。
其二,因缺乏茶叶基础知识而造成的错误。如第42题:“武夷岩茶是武夷山优茗的总称”。《国标》明确规定武夷岩茶专指在武夷山市境内,用传统工艺生产的乌龙茶。武夷山生产的正山小种、金骏眉、翠芽等红茶和绿茶也可称为“武夷山优茗”,但绝对不可称为武夷岩茶。再如第20题:“冲泡绿茶一般用80℃左右的水为宜,名优绿茶用75℃左右的水冲泡”。言者不知,同样是名优绿茶,因茶性不同,冲泡时所用的水温有很大差异。例如冲泡黄山毛峰就应当用沸水。冲泡高香型名优绿茶则可用95℃以上的热水高温开香,然后再用较低温度的水冲泡,这样既可以充分享受美妙的茶香,又能提升茶汤的鲜爽度。
其三,因为缺乏营养学知识而造成的错误。例如第25题:“茶叶中的主要药用成分有咖啡碱、茶多酚、维生素类、矿物质、氨基酸等”。言者不知,我国虽有“医食同源”之说,但是在现代医学中,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是有明确界定的。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可归纳为十大类。蛋白质与氨基酸类、糖类、脂类、维生素类和矿物质类,这五类称为营养成分。而茶多酚、生物碱、芳香族物质 、茶色素、有机酸及其他物质等五类则称为保健成分,其中最重要的药用成分是茶色素和茶多酚。再如第26题:“咖啡碱的药理作用……对中枢和末梢血管系统及心波有兴奋作用”。在医学中“兴奋作用”是专用于神经系统的,咖啡碱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但是不可能对末梢血管有兴奋作用。“心波”是一种生理想象,咖啡碱更不可能对“心波”产生兴奋作用。
其四,因缺乏茶艺基础知识而造成的错误。例如第69题:“文人茶艺一般选用汤味淡雅、制作精良之阳羡茶、顾渚茶等”。言者不知,文人茶艺重在“道心文趣兼备”。文士们深知“茶通六艺”,注重用“六艺助茶”,各大茶类的各种名茶,甚至普通的大众茶皆可演绎出精彩的文士茶艺。试题中有关茶艺美学的题目及答案更是让人看了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的目的当然是弘扬茶文化,推广普及茶艺知识,若用这样的试题去培训茶艺师、去考核茶艺师,我真担心既误人子弟,又谬误流传,故此实话直说,斗胆发些狂言,文章虽然看似有失于茶道倡导的“和”,但是,笔者是期望通过“不和”,最终求得“真和”。得罪之处不求谅解,但求“较真”。希望有关人士见仁见智,各抒己见,通过坦诚的尖锐的当然骨子里是友好的交流,使我们今后在茶艺师考试的试题中硬伤少一些。若能如此,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