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23时左右,一辆装载化学品苯酚的槽罐车在杭州一高速公路发生抛锚,在车辆抢修时,一辆重型货车与其发生碰撞事故,导致槽罐破裂,苯酚泄漏,因时逢黑夜和暴雨影响,估计约20吨泄漏苯酚流入杭州城市供水源之一——新安江中,造成部分水体受到污染。当地政府发布消息称,由于事发地新安江为杭州市重要饮用水源地上游,造成下游桐庐、富阳两县市5家水厂停止取水,55万多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用水受影响,杭州主城区用水也受到严重威胁。事故再次引起社会对危险品运输安全的高度关注。
频繁发生 影响恶劣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致力加强危险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但此类事故还是频繁发生。
2010年4月12日凌晨5时许,一辆装载十余吨黑火药的河北籍中型货车行驶至河南连霍高速456公里(民权段双塔镇境内)时,发生大爆炸。高速路面被炸出一个50多平方米的大坑,深近1米,周围100平方米的路面被炸开多条裂缝,附近近千户房屋受损,民权、兰考县城均有震感,爆炸造成3死3伤。
2011年4月8日凌晨3时许,两辆满载溶剂油的油罐车在甘肃境内兰临高速(兰州至临洮)七道梁隧道内发生追尾,导致溶剂油燃烧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以及巨大的火浪瞬间涌向隧道两端,并将隧道内部分设施损毁,造成4人遇难1人受伤的惨剧。
2011年4月26日清晨,浙江丽水松阳县一辆载有15吨液氮的槽罐车因事故发生泄漏,翻在农田里。导致面积达3000多平米的农田里到处弥漫1米多高的白色浓雾。因为液氮快速汽化带走大量热量,局部农田温度低达零下200多摄氏度。事故导致4人被冻遇难,附近村庄200多人被疏散。
危化品的运输安全不仅关系到道路安全,而且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人为因素不可忽视
浙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副局长宋晓春表示,目前中国对危险化学品运输有着严格规定,但由于槽罐车运输的特点,运输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宋晓春举例说,此次苯酚泄漏事故,驾驶员在运输途中遭遇深夜暴雨天后,能见度极差,发生车辆故障进行抢修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装置,提醒过往车辆。但由于驾驶员的忽视,造成了追尾事故,引发了严重后果。
很多从事危化品运输的人员文化素质并不高,大部分没有进行过正规的职业技术培训,只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简单岗前培训或职业教育。大型化工企业一般配备自己的物流运输,管理上相对成熟。齐鲁石化公司储运厂每年汽装出厂危化品近100万吨(3.4万车次),而且产品流向全国各地,运输的流向性增加了危化品运输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和控制难度。为此,该企业从确保危化品运输本质安全做起,从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供应、销售、装车、运输安全管理制度入手,严格推行了《危险化学品汽车槽(罐)车装车许可证》制度,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危化品装车现场进行安全监督,严格对运输车辆进行“三证”(从业资格证、押运员证、危化品运输证)检查,从源头加强了对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安全状况和产品运输资格的安全监督。
车辆管理是难题
据了解,杭州目前申请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许可条件中,对危化品运输车辆的数量要求底线是5辆。而目前,城市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专业运输公司具有一定规模。其余的多为个体户自行购买危化品车,然后抱团形成公司。
虽然,相关部门对危化品运输有一套严格的审批制度,但社会上还有很多游离在行业管理部门视线之外“无证经营、非法运输”的个体业主,数量之大“无法统计”。“这些非法经营的个体运输业主,都不具有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资质,并通过压低运价等手段进行不正当的竞争。”相关负责人无奈地说。此外,许多化工企业和运输企业,贪图眼前的利益,超载、混装现象较为严重,运输车辆超速行驶、不配备押运人员等违法行为也十分突出。
线路限制不具体
对危化品运输的管理,一般分为剧毒危化品和其他危化品两种。普通的危化品运输车辆上高速,要领取车辆通行证,避开交警部门规定的禁行路线,但在其它常规路段可以正常行驶;剧毒危化品运输车辆如果要上高速,除了领取车辆通行证,还必须按照交警部门规定的时间和线路行驶。禁行路线的设置,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最重要的是考虑公共安全,同时也要考虑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一般来说,禁行线路附近都有相应的绕行线路,不走禁行线,可以通过其它线路绕行。有些路段,尽管靠近水源地,但设置成禁行路线,还有不少实际困难,“或者在这里禁行了,但绕行会更影响其他地方的安全。
除了要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外,必须同时加快、加大安全科技新技术的应用步伐,推广应用基于GPS、GIS等技术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控应用系统,在运输车辆上安装车载监控终端,对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进行全程监控。一旦遇到险情或发生事故,监控终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信息,通知有关部门启动应急机制,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处置和救治,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张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