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亿修出短命“路洼洼”
今年5月31日全线竣工的甘肃天定高速,耗资87亿、历时4年,现1/7路段却出现坑槽、裂缝、沉降等现象,坑坑洼洼的高速公路俨然成了乡村泥浆路。网友戏言,“如果用87亿钢镚儿来铺,说不定都不用再大修。”据了解,天水至定西高速公路全长235.086公里,概算总投资87.5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约3700万元。建设工期4年,质量缺陷责任期2年。其中,路面工程划分为6个施工标段,总投资13.6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约580万元。
80多亿,这在普通老百姓听来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可就是这天文数字数目的金钱换来的却是一条短命“路洼洼”。如此低级的质量事故居然在国家级高速公路上出现,究竟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是质量问题还是腐败问题?甘肃省交通厅有关专家和天定高速项目办都承认,以现有的技术,只要按照设计标准施工,通车这么短时间,不应该出现这种问题,而且早年我国南方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中就出现过这一问题,并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老问题却在甘肃这个以干旱著称的省份再次出现,令人费解。
纯粹只是质量问题?
针对“路洼洼”带来的严重社会反响,甘肃省政府新闻办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天定高速公路路面出现的坑槽病害情况及原因。据官方通报,甘肃省天定高速公路约31公里路面沥青面层出现了坑槽病害,系原材料不合格、施工过程控制不严及在不良环境下施工三方面原因造成。
看了通报,肯定会有读者质疑:难道仅仅是质量问题?质量问题的背后难道没有其他原因?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道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腐败问题早已不鲜见;那么,这个80多亿元修出的豆腐渣工程,背后是不是也有着不为人知的阴暗交易呢?
新闻发布会上,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武志斌介绍,下一步甘肃省将由监察厅、省质监局、省交通厅等部门共同组成工作组,在甘肃省交通厅此前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深入调查,结果将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但愿公众真能等到一个负责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