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1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谨防新员工被环境同化

王威

  很多店长会抱怨,为什么新员工刚来的时候很有激情,但是过不多久,这种激情就慢慢消退,工作效率也下降了?

  辩证地分析,除了员工个体的主观原因,还有环境的客观因素,两者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员工工作态度的转变。

  其实,这种转变可能不是退化,而是被同化,新兵蛋子变成了老兵油子,一些超市基层管理者看到的只不过是镜子里的自己,却不相信这个就是自己。当然,这也只是这种现象的成因之一,是团队文化建设出现了偏差,以至于群体行为缺乏支撑,导致员工的工作状态出现动荡滑坡。

  笔者曾经到过一家超市,墙上贴着醒目的企业文化口号:“以制度约束人,以真情感动人”。这样的口号和理念,一度在“学习海尔,制度上墙”风潮中的国内零售企业的墙上随处可见。按常理来说,如此文化如果推展开来,企业的员工行为应该非常规范。可是在与该企业的店长探讨时,听到的却大相径庭,店长说,企业文化的后半句大家都在积极靠拢,但前半句却形同虚设。比如,某个员工家里有事上班晚来会儿,员工们都会予以支持,但如果营运主管对其进行制度约束,就会招来员工的强烈抵制,甚至会影响上层领导对于营运工作的看法,因此,营运主管在这种大环境下,选择了向人情靠拢,后果当然可想而知,今天你有事,明天我有事,你有事可以晚到3分钟,我也可以迟到5分钟,你感冒了可以穿着羽绒服进场,我腿疼了就可以坐着上班,结果向上的推动力没有了,向下的合力却产生了。

  另外,老员工对于新员工的加入是否存有抵触情绪,会不会把自己长久以来对企业的一些看法稍加修饰传递给新员工,从而对新员工的心态产生消极影响呢?这也是管理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笔者的一位朋友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为了拓展市场,她招聘了几名新员工,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所以新员工都很有干劲,工作出色,销售业绩攀升较快。但过了不久,新员工们的工作态度发生了转变,创业的激情没了,自信的笑容没了,自觉加班的现象消失了,而这一系列的变化,也很快从销售业绩上体现出来。

  于是她开始找寻原因,通过与每个人私下交流,发现了问题的根本所在,原来一个老员工非常喜欢唠叨和抱怨,她对公司一些问题的看法虽然有些是真实的,但因为夹杂了大量个人的评论和看法,放大了公司的一些缺陷和弊端,让新员工对公司产生了茫然和反感,对自己的付出是否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和认可感到犹豫,对自己的上升空间和发展规划感到不知所措,从而导致了新员工的工作情绪受到严重影响。

  知道根源以后,她开了一次恳谈会,开诚布公地把大家所担心和疑虑的事情进行了释疑,消除了大家的顾虑,又单独找那位喜欢唠叨的员工进行沟通,改变她对公司的态度和说话的分寸,强调她作为老员工对于新员工成长的重要意义,肯定了她对公司的作用。

  一个现象的发生,一个行为的演变,都不是一种条件促成的。新员工的心态和工作作风的改变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所以,现象背后的成因也需要慢慢梳理,逐步改变,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