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作为担当贫困山区支农主力军作用的农信社,如何有效跟进试验区发展战略,全方位满足试验区信贷资金新需求,值得研究和探讨。
与时俱进树立支持“大三农”思想。山区农信社要始终牢记服务“三农”宗旨,紧紧跟进地方政府“五改三建两提高”的发展思路,努力适应农村金融市场资金新需求,利用山区文化特色和旅游优势,加大对特色产业、生态家园建设、乡村旅游业等的信贷投放力度,重点支持规模化种养大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精细加工及涉农中小企业和集镇个体工商大户,大力推动绿色生态新农村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内外联动增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实力。山区农信社要进一步增强吸储能力,通过加强强化网点形象建设、优化金融服务、加大支农宣传等措施,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充分发挥ATM自动取款机等科技服务手段的使用效率,切实做到山区金融服务全覆盖,多方集聚闲散资金,提高存款市场份额。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落实涉农优惠政策,将财政涉农资金与金融机构的存贷比挂钩,使涉农资金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解决农信社支农资金问题。
着力化解农村金融市场担保抵押难题。完善法律法规,消除农村土地在担保抵押中的法律障碍,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抵押的新路径,进一步缓解农民贷款难题。发挥地方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由地方财政注资成立涉农担保机构,有效化解农村抵押担保瓶颈问题。出台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商业性担保公司将服务向农村、山区延伸。
进一步加大信贷服务产品创新力度。根据农村经济主体的变化,山区农信社要积极开发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产品。一是在小额农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户联保、涉农企业联保等贷款品种。二是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适合客户需求的贷款产品,积极开办山区林权、土地(水面)承包经营权、商户应收账款、订单农业订购合同、库存商品、国家补贴、公职人员工资等抵质押贷款方式,满足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要。三是根据农业产业链发展需求,全面创新推广“涉农企业+基地 +农信社”、“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成员+信用社”等多种贷款模式,加快山区特色经济和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