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质量是农村信用社的生命线,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如何提高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
加强人员管理
首先,要加强信贷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为了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实施岗位资质认证体系,针对不同岗位制定相对应的岗位资质标准,并淘汰认证不合格员工,从而打造一支具有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员工队伍,从根本上提升员工队伍素质。
其次,对信贷工作人员要给责任,适当地放权力。提倡对信贷人员实行等级管理,不同等级有不同的权限,享受不同的待遇。为了调动信贷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应当把信贷人员的职务和职称评聘归为结构控制,真正地将其引入竞争机制,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再次,农村信用社的营销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营销,也不同其他商业银行,它是以金融市场需求实现盈利最大化并能体现有效支持农村地方经济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要加深对这一定义的理解,农村信用社应转变以往的观念: 一是要从过去的以自身为中心转变到以客户为中心;二是要从过去的等客户上门转变为走到客户中去,主动上门展示和营销金融产品。
梳理体制漏洞
一直以来,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举高不下,直接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活动和效益,也使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进程受阻,因此,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势在必行。
在制度上,信贷流程管理是信贷管理的核心,要规范贷款操作流程,严密堵塞手续漏洞。
信贷手续上,首先贷前调查做到“细、深、实”,把好放贷“第一关”。农信社在受理借款人申请后,要对借款人在申请书内所填写的内容进行审查。然后对借款人的情况进行调查,我们要严格地遵守各事项,把好放贷“第一关”。其次贷中审查要严格,限时办结提效率,把好放贷“第二关”。贷款人要认真执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贷款管理制度。对于限时办结不畅的,所采取的措施是,从体制上,减少贷款审批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缩短审批链条。每周定期召开审贷会,至少保住每周召开一次;要加强培训,提高审批人员对信贷系统的操作水平。之后贷时发放须谨慎,合同要素要齐全,把好放贷“第三关”。
贷款经批准后,贷款人和借款人根据贷款种类签订相关种类的借款合同。借款合同上的贷款人、借款人和担保人所填写的内容要与印章证件相符合。借款合同要符合:合法性、严密性、明晰性、准确性的原则。
最后贷后检查要到位,严密监控贷款资金流向。贷款放出去以后,要跟上贷后的监督管理。还要强调,我们不仅要注意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还要注意了解其所属行业的整体经营情况和政策信息。这样,才能对企业的现在和将来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进而有效地防止信贷道德风险。
研发信贷产品
信贷产品的开发创新是实施农村信用社信贷品牌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要成立专门的研发队伍,掌握信贷产品开发创新的基本原理。首先要更新产品创新理念,以客户为中心。农村信用社要为优质的客户提供免费的投资理财服务等,以稳定老客户和吸引新客户。其次加强产品创新基础制度建设。建立创新组织机构。业务规模较大的单位可以设置产品研发中心(委员会)。
信贷市场已经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为适应这一转变,我们必须对贷款定价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农信社要根据国家利率政策,结合地区特点,逐级制定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利率定价办法,建立贷款利率定价权限制度。联社要充分发挥基层信用社和客户经理的主观能动性,授予基层信用社及客户经理一定幅度的贷款利率定价权,促使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支持“三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