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12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看准舆情“风向标”

湖北省十堰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陈 静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选择互联网发布信息已经成为公众行为的重要手段。有些客户或网民干脆把互联网作为“投诉平台”,发布一些对银行不利的信息,主张自己的诉求。“发布十条正面信息,不如一条负面信息的影响大。”正是由于这些信息传播快、受众面广、影响大的特点,如果反应迟钝、处置不当,由不良信息引起的群体非理性行为,将对银行声誉与品牌形象产生极大的影响。那么,如何看准舆情“风向标”,防止不良信息传播对农信社产生的负面影响?

  第一,建立组织机制,组建舆情监测队伍。鉴于农信社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一旦出现重大负面舆情,将产生极坏的社会影响。为此,农信社要增强舆情敏感度,根据《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结合当地农信社的实际,制订声誉风险管理与处置工作细则,并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声誉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责任部门,设置舆情监测岗位,自上而下建立舆情监测队伍,系统性地做好舆情应对工作。

  第二,建立监测机制,坚持每日报告制度。要根据舆情对农信社声誉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把舆情分为五个等级,即正面、一般、关注、有害、危害,后三级统称负面舆情。重点加强对各知名金融网、论坛博客,省市内报刊、杂志、新闻调查类电视栏目的监测。根据舆情监测的情况,要及时向上级行业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报告舆情,并坚持报告制度。农信社还可以考虑外包,委托专业机构开发软件,采取“人工搜索(报纸)+定向搜索+全网搜索”相结合的方式,自动获取和收集舆情信息,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和物力。

  第三,建立处置机制,完善舆情应急预案。农信社要逐级建立声誉风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针对重大声誉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对负面舆情信息的处置能力。对网上出现不良情绪宣泄和过激言论,要迅速作出反应,及时与客户和媒体沟通。对不实的信息,要及时澄清、释疑解惑。总之,要在舆情出现征兆至舆情开始造成损失之前,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舆情或将舆情的影响降至最低。在舆情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深入调查舆情引发的原因,并迅速制订舆情处置方案,紧密依靠当地党政宣传部门,加强与上级行业管理部门和银监部门保持联动,积极寻求舆情首发媒体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首发媒体的配合,控制舆情的进一步扩散。

  第四,建立修复机制,重塑良好社会形象。农信社要经常性对负面舆情案例进行反思,把握内在规律性的东西,便于今后有的放矢控制舆情。在控制舆情的同时,要从正面角度大力宣传农信社改革发展、优质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重塑农信社良好的社会形象。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