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月编辑甘与苦

胡莹洁

  2011年已然转身离去,2012年刚刚走来。未来的日子里,还有更长的路要与同事们相伴前行。希望能够与《合作金融》一起成长、共同努力,迎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一个月,30天,720个小时,一年的十二分之一。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合作金融》的团队里,历练、成长。

  还记得一个月前,我初次推开《合作金融》办公室的大门,入眼的皆是陌生的面孔。但短短的一个月间,那份陌生便变成了熟悉:和蔼可亲、笑容可掬的主编;雷厉风行且具有大姐风范的首席;信心十足且具深厚写作与创意功底的小杜……

  不知不觉间,我融入了《合作金融》这个富有凝聚力的团队。

  这个团队气氛温暖融洽,更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同事就像是家庭里的成员,大家彼此关心,互相鼓励。我很庆幸可以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因为在这个“家”里,我收获的不只是可以携手前行的伙伴,还有受益良久的成长。

  学习的过程中,我开始懂得,作一个合格的编辑并不容易。

  一个合格的编辑,需要在海量的稿件中,筛选出适合特定版面的文章;需要给每一篇文章拟定一个有品位、有高度的标题;需要挑出每一个即将见报的错字……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一个好编辑要做的,不只是把版面填满。”主编如是对我说。

  我明白,一个合格的编辑,还需要用专题打造版面的精美,如此,才能做到“以飨读者”。

  实习过程中,虽然师傅讲解得详细周到,可实际操作起来,我还是会手忙脚乱,那些快捷键明明之前背得很熟,可使用起来却总是错把此键按成彼键。于是乎,我第一次独立排版过程,还是一塌糊涂。记得当时,我是笑着用四个字来形容的——兵慌马乱。

  尽管如此,我心中的感受最多的,还是感激与荣幸。因为,在我成长的点滴中,融汇着大家共同的努力。

  记忆中,首席曾不辞辛苦地帮我修改稿件,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师傅曾在忙着分内工作任务的同时,不时地指点我一二,并反复叮嘱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还有楼上的美编,在美化版面的同时,耐心地修改着我因粗心留下的小错误。

  在这个团队里,对新人的成长要求,除了实际工作水平外,还有专业理论知识。

  记得初来乍到时,我的第一份作业,是认真翻阅《合作金融》的过往报纸。

  在《征程60载》那期“新中国农信社成立60周年”专题特刊中,我了解到了中国农信社60年来的发展历程,它的光荣历史和坎坷经历,以及在不断改革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了解得越深入,就越能够体会到农信社这支农村金融主力军光辉业绩得来不易。

  今日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经在开拓前行的号角中,向着现代银行的目标大步迈进。但是,有多少人会知道,这其中,需要有多少坚持?需要经历多少坎坷和起伏?需要克服多少困难和险阻?又有多少人会知道,为了“三农”的发展,农信人倾注了多少期待、洒下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艰辛。

  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让我更加懂得,作为一名行业报记者、一名专业编辑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客观地描述农信社的成长,冷静地记录农信社发展的轨迹,用心去书写一个个农金人的故事,用激情为信合事业的发展添上一份力量。

  2011年已然转身离去,2012年刚刚走来。未来的日子里,还有更长的路要与同事们相伴前行。希望能够与《合作金融》一起成长、共同努力,迎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