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
整合资源,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仅依靠商业机构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性较差,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进一步深入推广,亟需相关部门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协同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就当前我国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情况,杨子强告诉记者:“近年来,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人民银行已经组织开展了很多有关提升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工作。”
从措施上看,包括:积极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和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引导金融资源要素加快向“三农”领域配置等等,大大提高了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效率和质量。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组织推广的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等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支付服务,有力促进了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和金融服务城乡一体化。
尽管如此,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过程中,困难问题依旧存在。杨子强分析指出,受一些因素的制约,例如,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公共基础设施尚不健全、农民现金结算意识根深蒂固等等,在农村提供金融支付服务的成本较高。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仅依靠商业机构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性较差,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进一步深入推广。
因此,杨子强认为:“相关部门应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协同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在“关于加大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政策扶持力度的建议”的议案中,他提出了两点建议:
其一,加强对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布放及相关宣传培训的政策支持。杨子强建议,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应该对在农村新设网点、布放金融支付终端的银行业机构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扶持,并适当调整财税补贴制度,允许那些在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县域金融机构,与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以提高非涉农银行参与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建议财政部门给予人民银行专项经费支持,为人民银行各级行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培训工作提供保障,加快普及非现金支付方式。
其二,积极推动有关涉农补贴通过银行卡等非现金结算方式发放。杨子强建议指出,财政等部门应充分利用国库直接支付、小额支付系统集中代收付等现代化支付手段将涉农补贴直接发放到农民持有的银行卡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通过银行卡发放“新农保”、“新农合”等有关资金,进而借助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实现卡内资金的便捷提取。同时,他还建议,财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整合有关惠农资金发放渠道,积极归并惠农资金代理发放银行,减少农民因接收补贴资金而增加的银行卡申办量,为农民归集资金和使用提供方便。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
建立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开发“农村特色”金融产品
“眼下,在我国广大农村,现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的渗透率和覆盖面远远不能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需求。”针对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大量资金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三农”发展的有效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等现实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建议,应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建立普惠农村金融体系,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
同时,由于我们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模式比较单一、竞争性不足,产品开发机制僵化,难以满足大量缺乏担保抵押的农户和小型、微型企业的资金需求。朱静芝建议,今后应该大力开发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产品。
“鼓励和引导现有涉农金融机构以及近两年发展起来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开发各种以个人信用为条件的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全方位、更有效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尤其是为目前金融体系并没有覆盖的社会人群提供有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