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日趋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然而,与“三农”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相比,农村金融服务依然不足。
“三农”贷款之所以难,主要在于金融服务覆盖率不够高,以及金融服务手段有待提高:
一方面,农村经济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但是想要更快发展有时却受制于金融支持的不足。一些地方出现农民建房、发展新产业贷款难的现象,缺乏抵押物是最主要的原因。
另一方面,农村经济中蕴含着巨大的金融供给潜力。但一些农村资金通过邮储、国有商业银行外流到了农村地区之外。
面对以上问题,需多方努力,对症下药,才能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
首先,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村金融主力军的政策扶持。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且对解决“三农”问题有巨大的贡献。因此,政府除了给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政策扶持之外,还可引导其更加持续、健康地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其次,农村金融机构应当以信贷手段,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化、产业化。借此使原本分散的农户享受现代金融服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再其次,农村金融机构应当加大创新,真正按照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经营理念,针对“三农”的资金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与政府、保险公司探索建立健全农业风险分散机制,降低涉农贷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