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零售企业人力成本普遍上升15%~20%,水电等经营开支上升10%,租金上涨达20%以上,直接导致零售商整体经营成本上升2.5%~3%,零售商自身经营利润率大多不足3%。如此重压下,零售商未来的生存空间在哪?
推行优质服务
通过对顾客的细分,辅以优质服务,能推动零售商生意的良性发展。同时,对顾客需求的细分也能帮助零售商改善经营,提升服务价值。
差异化的商业模式
对于单店来讲,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比门店管理更重要。从尼尔森消费者行为分析数据来看,顾客最大的需求分别是容易达到目的地、鲜食商品的品质要求、高质量的品牌、物超所值以及舒适的购物环境。因此门店应确立以鲜食为核心,结合快消品的品牌组合的商品组合。同时应结合顾客消费需求、商品组合特点、百货招商规划、配套服务要求等设定门店的商业模式。
多样化的销售渠道
随着B2C平台的推广及普及,专业卖场亦逐渐发力,零售商在部分商品分类面临一定的挑战,挑战也会带来机遇,零售应利用自身的丰富商品和供应商资源、良好的操作平台及配送体系努力拓宽销售渠道,推广团购、网购平台、目录销售等,寻求新的销售增长点。
零供共同拓展疆界
零售商和供应商是唇亡齿寒的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必须围绕满足顾客需求的主体目标开展良性合作,确保在卖场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最大的价值。供应商需加强对零售商经营的了解并提供相应的支持。零供双方应制定联合生意计划,保持高效的沟通渠道,开展品牌联合促销,优化供应链,在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相互信赖,共建双赢的零供协作关系,实现合作双赢。
联采、直供及自有品牌开发
加大力度开发联采、直供和自有品牌。联合采购能帮助整合采购资源,提高议价能力,同时能方便的覆盖多个区域;通过与厂家的直供合作能有效消除采购中间环节,同时方便双方的管理和维护,降低管理成本;自有品牌推广的是优质低价的商品,是零售企业品牌的延伸,顾客购买自有品牌商品是对零售商的信任,提升销售的同时能帮助企业做好品牌推广。
积极推动农超对接
零售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依照自身需求及产品特点发展“订单式农业”、“农超对接基地”、“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等,指导农民开展生产并负责商品销售。新鲜、干净、便宜的农产品能帮助卖场吸引大量客流,带动销售提升。
加大物流及仓储建设
物流体系的完善是当前各零售商需重点突破的项目,为了维系商品的竞争优势,提高单店的竞争力,零售商需坚持对物流及仓储建设的投入,确保整体供应链的良性运作。温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也明确指示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税收政策。
零售自有物业建设
房价上涨带动零售物业租金上涨,二三线城市也逐渐跟风。在企业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国家应扶持大型零售企业兴建自有物业,发展商业地产,以抵消租金上涨带来的经营压力。
CPI和人工成本的上升给零售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成本压力,为了确保零售业能健康、稳定的发展,希望国家应在税收、招工、补贴等政策上给予零售商更多的支持,同时应当为零售企业的正常经营“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