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村地区,民俗文化资源丰富,源远流长。若能够在挖掘保护传承民间文化资源的同时,探索以发展农村地域性特点为依赖性资源的文化创意产业,对繁荣农村文化,推动农村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序发展,以及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农村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但发展滞后。在我国农村地区,传统的农村民俗文化产业极具特色,而且,有一些民间民俗文化产业的影响已经是蜚声海内外。例如,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积淀深厚的山西临汾面食技艺;山东的潍坊风筝、草柳编织、艺术陶瓷灵性生动,惟妙惟肖;南桃北柳的苏州桃花坞和天津杨柳青的年画,以喜闻乐见的形式、雅俗共赏的内容、丰富的民俗寓意、和谐典雅的色彩令人称道;天津北辰纯真稚拙的农民画,自然纯朴、无拘无束,描绘出一种人与自然沟通的妙境……
然而,虽然这些极具潜力的品牌资源的影响力很大,也得到了应有的文化尊重,但是,要做大做强成为市场品牌、国家品牌,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有效地带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定距离。
需要认识到的是,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而且缺少厚积薄发的势头。
以天津北辰的农民画为例。农民画家的创作条件非常落后,也很少走出家门与其他省市同行相互学习、借鉴交流;在销路上,主要靠政府部门作为馈赠交流购买,即便是一些高品质的精品,也仅是靠朋友的口头相传卖出。
此外,部分农村文化创意产业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如缺少整体的合力,单一制作,自寻销售渠道,尚未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政府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够,为农民增收创造动力的借力发展措施不够,不会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发布和获取品牌信息。
我国农村的民俗文化应该坚持“站起来”与“走出去”并重发展。以地域性特点为依赖资源的农村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护农村的民俗文化,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文化繁荣”的目标。但就农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来看,要想促使其快速发展,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全社会应从自觉传承民间文化的角度保护民间文化生态,做好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储备。以民间传统文化为产业资源,将地域性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的现代产业形式。
第二,在开发农村文化创意产业中注重融入地域所特有的文化气息和地方韵味,力求反映地域风土人情,使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招商引资借力发展,增强农村文化产业的带动力。
第三,建立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维护农民利益,改变农民独立面对现代大市场的弱势地位,提高农民的生产竞争力,形成产业积聚、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和文化产业市场体系。
第四,扩大宣传,走出国门。具体而言,一方面,应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大力培养网络人才,以便更好地宣传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在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多方搭建平台。积极开展农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宣传与展示工作。定期举行农村文化创意产业成果展示活动,通过大量的媒体宣传,推动其走出国门,拉动对外文化贸易,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充分体现文化艺术本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