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4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利率市场化的步伐需稳健迈出

浙江台州路桥农村合作银行 蔡继林

  今年两会,“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实际上,非官方的利率市场化“试水”行为一直不断。例如,有些银行通过中介之手进行存款贴息。定期一年,存100万元贴息4万元,存10万元贴息2500元。有些银行打擦边球,执行弹性利率,在考核上进行灵活变通。也有些银行推出了免费服务,甚至打出了“2012,激情打造免费银行”的广告,实行存贷打包营销,以求“堤内损失堤外补”。

  不难看出,社会的呼声和民众利益的诉求,已经形成一种力量,推动着中国银行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但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是:该怎样实行利率市场化?在什么时候实行?在哪个地方率先试行?衡量和检验利率市场化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是老百姓说了算、银行说了算、管理部门说了算,还是另有一个可考量的社会综合指标?……抛出利率市场化这一命题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但真正实行起来却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得不谨慎。

  笔者认为,应当给中国的银行业利率市场化设置一个缓冲期,然后再稳步推开。

  利率市场化是个系统工程,在全面推开之前,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需要适度调整民众心理预期。如果认为实行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的所有问题就一下子迎刃而解了,那是不现实的。别说支持小微企业的问题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就是对市场资源合理配置问题的解决,也不能抱有过高期望。路是一步一步走的,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涉及到很多的利益博弈,这也注定了其过程的曲折,“一步到位”的改革期望并不现实。而且,若在相关配套措施缺位的情况下强行推开,得到的很有可能是“冲动的惩罚”。

  二是银行的准备要充分。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首先会实行存款保险制度。预计,银行为此将减少一个点左右的利润。同时,存款利率大幅度上升,融资成本也将明显增加,即便是贷款利率基本持平,利润收入也将会降低几个点。再加上风险防控难度加大、不良资产反弹压力等问题的存在,银行业的日子怎能轻松?

  三是社会的管理要跟上。改革的顺利推行,还需要有财税政策的配套、社会的包容,一个都不能少,否则,改革就会既缺乏动力,也缺乏活力,改革成功的概率也会大打折扣。在改革过程中,如果让银行业孤军作战,其结果是难以想象的。现在,有很多人呼吁打破银行业垄断、降低准入门槛、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小微金融机构,仿佛“生得越多越光荣”,岂不知“有量无质”的发展会畸形,金融秩序也无法得到有效维护。

  目前,既然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就不妨让温州在这方面先行先试。通过一个阶段的试点,通过不同经济区域的试点,采集不同的样本进行解剖,从中找到一些带规律性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推开,就可以少走弯路。中国银行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果也将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