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在生产环节,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金融需求正在由过去单个市场主体的需求向整个产业链的多元主体共同需求转化,市场主体对“批发式”金融的需求日渐增强。
而在流通和消费环节,农村服务业中的市场主体大都嵌套于农业产业化价值链条中从事相关经营活动,对银行的金融需求主要在于渠道搭建和配套金融服务供给。
各级农村金融部门要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机遇,就需要针对这两个新特点,深掘农村市场主体金融服务需求,优化配置金融资源,增强“三农”金融业务的价值创造能力。
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生产环节,银行可在摸清单一现代农业产业链中“种养加”和销售各环节市场主体的需求后,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对产业链给予“批发式”授信,加快布局“三农”资源项目,抢占价值高地,有序配置信贷资源。
对于农户、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银行可以预期农产品销售合同收益为基础配置信贷资源,满足他们的基本信贷需求。
而在流通消费环节,银行应以服务行业中的市场主体为重点,搭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农村经济领域中的第三产业发展提供高效金融服务。
通畅的电子金融消费结算和小额现金支付渠道是必要的,银行可以通过这一渠道挖掘农村消费需求的金融价值。
畅通电子结算渠道,可以有效满足龙头企业和上下游农户及专业合作社的结算需求。对于加工企业,银行要建立起有利于企业资金高效能结算的电子渠道。
对于城乡消费者群体,银行要以农村服务业中的市场主体为支点,也必须做好专业化市场主体与城乡消费者、加工企业、域外商家之间的电子结算渠道。
由于本地农产品销售已逐步向电子商务、网络销售方向发展,对于域外商家,银行更要针对这一新趋势,搭建服务于电子商务和网络销售的结算支付渠道,为农产品外销提供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