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2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员工“升级”抗压记

本报首席记者 蔡 靓

  按照银监会的部署,到2015年农村信用社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的现代银行是未来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方向,股份制改造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变革中,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技术让农信社的员工们应接不暇。自身服务水平、专业素质的“升级”成为他们面临的一道“必答题”,而非“选择题”。

  “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临柜服务“五步法”培训之后的第三周,刘英终于能够“不打磕”地对客户说出这句最寻常的问候语了。

  “来办业务的客户,都跟我们特别熟悉,这么‘客气’的话,刚开始真是说不出口。”今年42岁的农商行柜员刘英说,“您好”、“请问”等这些“城里人”才说的话,自己“实在不好意思跟老乡们说”。

  经历了前两周的磕磕绊绊之后,这一次,刘英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从迎接客户、询问客户办理业务,到办理完毕送别客户的“五步”,基本克服了自己的“不好意思”。送别客户后坐回办公椅子上,她长舒了一口气。

  在信贷部,在财务部,在总行,刘英看到越来越多的同事和自己一样,正通过不断的努力,使自己适应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后带来的新规范、新标准。

  当前,农信社股份制改造的大潮在全国各地席卷开来。转制成为银行之后,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技术让以刘英为代表的员工们应接不暇。自身服务水平、专业素质的“升级”成为他们面临的一道“必答题”,而非“选择题”。

  更新理念:从无差错做起

  “我这人平时一挨枕头就能睡着,可那天整整哭了一天,第一次失眠了,怎么也睡不着。”性格大大咧咧,像个男孩子的孙娜,一说起自己稽核考核中排名倒数第一,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那天,一看到自己的名字白纸黑字地印在通报上,孙娜的眼泪唰地流了出来,擦了把泪水急忙躲进了卫生间。

  回家的路上,领导打来电话安慰鼓励她。一听到老主任的声音,孙娜的眼泪又不争气地涌了出来。回到家把自己关进房间、大哭一场后,孙娜开始认真地想,为什么会是这样?

  面对该行推行的稽核体制改革,一开始,孙娜并未有任何触动,做事风风火火的她一直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细致严格、频繁密集的稽核检查却不近人情。即使是连续接到三张罚单,她的工作状态依然如旧。

  直到这次成为“倒数第一”,孙娜变了。

  “如果每人都犯一点小错,400多员工加起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孙娜说,“如果没有这次‘倒数第一’事件,我不会这么深刻地检讨自己,也不会改变这么多。”

  “我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出现差错了。”严格遵守每一个细节,是她现在的工作习惯,“就算是要上卫生间,我也是先锁屏、锁抽屉、拔保险柜的钥匙,严格遵守‘三步走’。”

  “好在我还年轻,就让大家一起来见证,看我的表现吧!”就在那个失眠的夜晚,坐在台灯下,孙娜写下了这句话。

  孙娜面临的压力,只是身处改革大潮中的信合员工需要应对的众多新变化之一。克服重重困难之后,他们迎来了一片艳阳天。

  提升素质:从打字学起

  “笨鸟先飞呗,”说起自己是如何从“电脑菜鸟”变成现在的高手,信贷经理老李嘿嘿一笑,用这句俗语作为自己的经验之谈。

  老李所在的这家中部地区农商行成立之初,就推行无纸化办公。办公用OA系统,信贷资料的上传和审批用信贷系统。在信用社跑了多年外勤的老李连字都不会打,看到信贷系统“两眼一抹黑”。

  当时,该行实行员工内退制度,45岁以上的女员工、50岁以上的男员工可以选择内退,给年轻人“让位”。同事跟近50岁的老李开玩笑道:“老李,到时可别把你淘汰掉啊。”

  这句玩笑话成了老李的动力,不服输的他开始从打字学起,誓要攻克电脑办公这道关。

  没学过拼音,就硬背五笔字根表;没有电脑,就趁晚上值班时在单位练习;遇到难题,就向单位的“小年轻”请教……几个月之后,老李不但能够熟练地录入客户资料、向评信部申报贷款,连很多年轻人都难以完全“搞定”的excel表格,他都“玩得转”。

  “成立农商行后,业务量增加了许多,每个客户经理管上亿元甚至是几个亿的信贷,不能用过去每个人管几个村的办法。用信贷系统真的很有利于我们实现规模化管理。”尝到了电脑办公的“甜头”,老李更热衷于把时间花在琢磨电脑上了。

  如今,该行的信贷系统每升级一次,他都能很快学会使用。“有的年轻同事还向我请教呢。”老李很是自豪。

  随着农商行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迈进速度的加快,现代化的业务操作流程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日渐提高。不过,对于不少员工来说,提升素质并不止于熟练掌握电脑办公的方法和技巧,更多的专业知识需要他们去学习。

  在不断的学习中,他们与农金机构共同成长。

  东北一家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经理老王从前一直在农村地区负责农户贷款。该行改制成为农商行之后,金融服务能力增强,吸引了不少中小企业客户,业务骨干老王被调到了负责企业信贷的岗位上。

  “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和企业信贷有关系的都得学。”同样是凭着“笨鸟先飞”的心态,老王成了该行的企业信贷专家,放出去的贷款没有一笔形成不良。

  “学习让人变得年轻,工作起来也更有动力了。”老王乐呵呵地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