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宏观经济呈下行态势,银行业不良贷款正呈现加速扩散的势头,尤以农村金融机构为甚。全国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今年一季度末为374亿元,二季度末为426亿元,三季度末为487亿元,已连续4个季度上升。实体经济的不景气只是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一种困境,生存压力的加大也是导致资产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和现实困难,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因此失去信心。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好日子到头了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良贷款激增,越是临近年关,笼罩在中部某省李理事长心头的重重疑云就更加浓厚。
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再次呈现上升态势,较二季度末新增224亿元。其中,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新增61亿元,占新增额的近1/4,不良贷款率也由一季度末的1.52%上升至1.65%。这已是自去年四季度末以来,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连续第4次上升,也是自2009年以来的第4次上升。
“XX省那边不良贷款反弹情况怎么样?”一时间,各地农金人纷纷关心起外省形式,揣度着自身命运。新一轮改革以来,过惯了“好日子”的农金人中间弥漫着焦虑和急躁的情绪。
但是,临危不慌的也不乏其人。
“至少从账面上看,我们联社的效益与去年相比能基本持平。”西部某省一资源型城市郊区联社的负责人说。
该联社的企业客户群体,主要涉及钢铁、煤炭两大产业。“我们这里虽然不像鄂尔多斯那么典型,但企业破产、老板跑路的事情也不鲜见。”这名负责人说。据他介绍,其所在联社除了为经营出现困难的部分企业办理展期外,还加大了针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如成立清非小组、“一对一”跟踪清收、健全奖励和惩罚机制、建立责任追究的终身责任制等。
清收的成果,在2013年1月1日决算数据出来以前,谁都不敢做出判断。“现在催收,企业都说能还,可到时候能不能还,都不好说,”这名负责人的语气里透着犹疑,“应该能压回来吧。”
“现在的不良反弹情况跟县级行社‘一把手’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中部某省一县级联社的张理事长分析道,“我个人就反对太‘激进’,而主张求稳定。特别是在我这个年纪,家庭责任重大,考虑的问题也多。”他表示,在这种经营理念之下,其所在联社存款很高,贷款却不高,他个人的工资甚至还没有以前在其他联社担任“三把手”的时候高。“一定要稳定,稳定才有安全感。”张理事长反复强调。
求稳的心态却无法解决压在心头的难题。
半个月之内,来自东部某省县级联社的王理事长的QQ状态连换了4次。“最难的时候就是最接近希望和成功的时候”,“希望不要再有变故,有个好的收官”……作为互动,该联社的员工们对“一把手”的“励志”签名都予以了积极回应。
“困难确实存在,但只要没有影响到员工工资的正常发放,就不会对士气造成太大影响。”王理事长说。对于其所在联社,“压不良”的难题只是所有困难中的冰山一角——改制成立农商行的筹备工作、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各项经营指标的完成等等工作,哪一项都不能懈怠。而成立农商行后政策优惠的减少、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润空间的挤压等问题,更是远在未来却又近在咫尺的严峻的生存考验。
“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那就一个个解决吧……”这是王理事长最近的一条QQ状态。“改革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冷静的智慧,才能守住我们的好日子。”王理事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