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4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商品在卖场中的七种死法

□ 高 勇

  商品与人一样具有生命周期。有的商品如可口可乐、吉列刀片等品牌,可以长命百岁,而有的商品却如同匆匆过客,生命周期只有短短几个月、甚至几天就被扫地出门、迅速消失,当然还有很多商品在下面眼巴巴地看着,等着上架风光一把。

  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门店中则为“铁打的货架,流水的货”。卖场中货架是宝贵的资源,有些商品可以长期占着货架的位置,而有的商品货架位置没有坐热就被一脚踢下去、成为匆匆过客,踢下货架的商品就是被判了死刑,商品在卖场有如下七种死法。

  1、生不逢时

  这是一种奇特的死法,但是也并不少见。2002年有一个朋友将一种欧洲产的著名VC泡腾片产品引入到国内的超市、大卖场中,这位朋友有海外生活经历,每天VC之类的保健品不绝于口。将心比心,她坚信VC泡腾片必然在国内风行,于是在市场上投入了大量的广告宣传。

  可惜近一年时间过去了,VC泡腾片的销售状况依然平平,而300万的费用已经消耗殆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到了2003年4月份开始,由于“非典”肆虐造成VC类商品突然脱销,面对突发的VC销售旺季她已经无力应对,很快被别的竞争产品踢出了卖场。这就是商品提前启动、生不逢时导致的死亡案例。

  2、人老珠黄

  现代社会再没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故事了,一个产品打入市场如果不每天“浇水”、“施肥”,很快就会“人老珠黄”进入商品的衰退期。进入商品衰退期的商品“人气”逐渐消失,销售状况日趋减少,销售贡献越来越低,很快被赶下货架、扫地出门。

  3、被踢出卖场的失败者

  由于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市场不断涌现出新的竞争者,这些竞争者在功能或价格等方面均超过老的商品,客户转向选择新的商品,不再购买老商品。老商品成为竞争的失败者,销售量急剧下降,最终被踢出卖场。

  在1996年北京四通集团公司与日本松下电子公司合作生产节能灯产品,这个产品当时在技术上具有领先地位,因此价格也卖得贵,将近百元一只。可惜好景不长,市场上很快就出现了十几元一只的节能灯,高价的四通松下节能灯自然被市场淘汰,成为了失败者。

  4、“价格卖穿”

  “价格卖穿”是指商品在经过多次价格促销后,商品的销售价格无法再回到原来的起点。促销后的商品低价成为了客户心目中的目标价格,一旦销售价格回到原点,客户就会认为商品涨价了,从而不再购买。这类商品在卖场很多,供应商之间的血腥价格战导致客户产生观望态度,这类商品已经无法使零售商获利,实际上产品的生命周期提前走入“衰退期”,也很快被赶出卖场。

  5、客户消费需求发生转移

  客户的消费行为发生变化,过去买过的商品不再需要,或者是客户的口味发生了变化,不会再购买此类商品,商品自然会失去存在意义。

  比如北京人喜欢吃糕点、蜜饯等小吃,这些小吃都是一些老字号企业在生产,但是延续了几百年的重油、重盐、重糖的口味已经不适合讲究健康的现代人,这类商品当然会逐渐退出卖场。

  6、卖场滥杀无辜

  某些商品具有自己特定的客户群体,但是在卖场的销售排行中处于不上不下的地位,这类商品在卖场的货架大清理中很容易被认为是“浪费货架资源”的角色,搞不好就会被卖场“巧立名目”,清扫出门,成为“滥杀无辜”的牺牲品。大家别小看这类行为,其实在卖场很常见。

  在残酷竞争的今天,有些商品尽管拥有一定的客户群体,但是由于商店的货架资源被竞争对手“买断”,导致某些商品被“收了好处”的门店蛮横地赶下货架、扫地出门,提前成为失败者。

  7、“××”事件的主角

  商品由于某种事件成为了“××”事件的新闻主角,比如“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日本的“毒糖果”事件等等。成为新闻主角的商品自然是风光无限,可惜这类商品的寿命会到此为止,会受到群起而攻之的待遇,很快就会被扫地出门。

  上面讲的商品在卖场的七种死法并不一定全面,在这里列出来只是告诉大家,任何商品都有生命周期,要想在卖场保持长生不老,必须熟知商品在卖场中的表现,随时了解消费者的动向,否则很快会被踢出卖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