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社的发展问题一直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孔祥智的研究重点之一。对于联合社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也向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孔祥智说,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联合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相比单一的合作社而言,成立联合社,不仅可以通过横向一体化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最大限度地降低合作社的交易成本、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市场谈判地位,改善为社员的服务;而且可以促进纵向一体化经营,加强资源要素整合,延长产业链条,拓宽合作社发展空间。他表示:“从各地的实践来看,联合社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营规模与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技术采纳,改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他也坦言,虽然目前全国联合社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国联合社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最重要的是法律政策支持不足。他说,虽然国内已有不少省市出台了联合社的登记管理办法,如湖北、山东、天津、河南等,但是中央层面还没有出台相应的联合社登记管理办法,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还未涉及到支持联合社发展的条款,联合社的发展面临着“无法可依”的窘境。这也直接导致了在不少地方,联合社还面临着登记难、注册难的问题。同时,联合社发展还存在着运行机制不规范、发展缺乏资金支持和经营管理缺乏人才等方面的问题。
孔祥智对记者说,农民联合起来本身就是好事,只要能联合,不管什么形式,对合作社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在发展的过程中缺资金、缺技术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当前首要的还是需要加快修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联合社进行引导、规范,把联合社作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如何从外部环境推动合作社的联合,孔祥智建议:一是抓紧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与联合,明确合作社联合社的法律地位。二是工商部门尽快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登记管理办法》,解决当前联合社登记难的问题。三是积极做好联合社精神和政策的解释与宣传工作。利用网络和其他媒体加强联合社精神和政策的解释和宣传,扩大社会影响,争取更多理解和关心,提高社会各界对“联合社”的思想认识。同时,出台鼓励与帮扶政策,引导联合社规范管理,在规范联合社发展过程中,可效仿合作社的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联合社“示范社”评比工作。还要加大对联合社的财政扶持力度,设立联合社专项扶持资金;为联合社提供信贷扶持政策。
(本报记者 王 敏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