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背景不同使中国形成了四大茶道流派。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茶道生发于“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这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雅士茶道”了。
中国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中国文人嗜茶者在魏晋之前不多,诗文中涉及茶事的,汉有司马相如,晋有张载、左思、郭噗、张华、杜育,南北朝有鲍令晖、刘孝绰、陶弘景等,人数寥寥,且懂品饮者只三五人而已。但唐以后凡著名文人不嗜茶者几乎没有,不仅品饮,还咏之以诗。原因是魏晋之前文人多以酒为友,唐以后知识界颇不赞同魏晋的所谓名土风度,一改“狂放啸傲、栖隐山林、向道慕仙”的文人作风,人人有“入世”之想,希望一展所学、留名千秋。文人作风变得冷静、务实,以茶代酒便蔚为时尚。这一转变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文化背景,是历史的发展把中国的文人推到这样的位置:担任茶道的主角。
茶助文思,兴起了品茶文学,品水文学,还有茶文、茶学、茶画、茶歌、茶戏等;又相辅相成,使饮茶升华为精神享受,并进而形成中国茶道。
雅士茶道是已成大气候的中国茶道流派。茶人之意在乎山水之间、在乎风月之间、在乎诗文之间、在乎名利之间,希望有所发现、有所寄托、有所忘怀。
“雅”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茗之趣,二是茶助诗兴,三是以茶会友,四是雅化茶事。
正因为文人的参与才使茶艺成为一门艺术,成为文化。文人又将这门特殊的艺能与文化、与修养、与教化紧密结合从而形成雅士茶道。受其影响,又形成其它几个流派。所以说是中国的“士”创造了中国茶道,原因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