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5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积极稳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

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 骆 琳

    这次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和务虚会对于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谈两点看法。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总体要求上来。

    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就要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正确方向,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和全系统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要全面把握深化农村改革的总体要求,服从服务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创新,努力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要进一步明确方向、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二、认真贯彻落实王侠同志在总社五届九次理事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和综合改革试点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精神,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一)切实抓住并用好机遇,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工作和积极稳妥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体现了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高度重视、殷切期望和亲切关怀,是新时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最大机遇。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紧迫感,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发展取得更大实效。

    (二)把握正确方向,确保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有序健康开展。

    一是把握改革目标:真正办成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打造成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渠道和重要载体、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中国特色农村工作体系和农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产品流通、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把握总体思路和要求:改造自我、服务农民,创新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大力推进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经营创新。

    三是把握基本指导原则: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市场经济方向,坚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属性和特色;坚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从供销合作社发展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推进改革,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始终坚持综合改革正确方向。

    (三)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是在密切与农民在组织上和经济上的联系上取得突破。要推进组织创新,健全基层组织,激发内在活力;要推进经营创新、服务创新,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县域流通网络,大力推进农民合作社发展,积极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推动庄稼医院提升服务质量。

    二是在形成上下贯通的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上取得突破。要把目前中央已经赋予的职能职责进一步完善优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和合作制的原则,探索形成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的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实现形式。要完善立法,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要切实做大做强社有龙头企业,推行混合所有制,进一步明晰产权,以资产为纽带,推行集团化运行管理,发挥对基层和网络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要进一步做大做优行业协会,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和行业自律作用。

    三是在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渠道上取得突破。要紧紧围绕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积极整合和承接各种涉农资源,通过开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创建行动”,在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是在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的主导力量上取得突破。要按照中央“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抓住机遇,加大对接和建设力度。

    五是在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上取得突破。这是农村合作经济和供销合作社发展中的短板,是大有可为的领域,也是需要稳慎把握的重点环节。要按照划出底线、控制风险的原则,努力推进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的一体化发展,更好体现为农民服务宗旨,提高为农服务能力。

    六是在改变行政化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方式上取得突破。

    (四)注重统筹协调,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要全面跟踪指导试点进展;同步加强顶层设计,搞好文件起草贯彻,做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积极争取有关政策支持,在可推广、可复制前提下,推动试点工作取得更大实效;点面结合、统筹兼顾,形成改革发展综合效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