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如何紧跟这一步伐、适应这一时代需求,是各级管理层面临的迫切课题。笔者认为,尽管农信社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仍存在经营机制不够活跃、干部员工积极性不高、机构网点设置无序、金融产品开发不足、不良资产居高不下、到逾期贷款日益见增等问题。
县级联社如何真正实现经营管理的转型?笔者认为,应当围绕“组织体系合理化、管理目标清晰化、服务模式科学化”的经营管理转型思路,努力实现“部门设置向条线转型、人员配置向专业化转型、网点建设向一线化转型”。
一要围绕组织体系合理化,重建组织架构,为按照一级法人经营模式运行搭建基础平台。
合理化的组织体系是确保管理目标全面实现的基础平台。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农信社按照一级法人的模式进行改革,已经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但是,受诸多历史因素影响,很多机关职能还未得到根本转变,部门架构还处于侧重管理的基本模式。因此,要实现经营管理转型首先要重建组织架构,使从上至下的组织体系能够真正适应一级法人改革模式的需要。
二要围绕管理目标清晰化,重设职责流程,按照一级法人经营模式运行理顺经营关系。
合理化的组织体系必须依靠清晰化的管理目标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清晰化的管理目标必须依托明确的职责和流程才能实现。因此,管理目标清晰化,关键是要按照一级法人的经营模式,重新定位职责。基层信用社作为业务终端,主要任务是落实和执行,不再制定任何相关制度、办法和流程。此外,要做到“存在问题对口上报”,部门必须承担起规范全区条线工作的责任,成为衔接实践操作与上级政策的主体,彻底从“中转站”全面转型为“指挥台”。
三要围绕服务模式科学化,重组激励机制,为按照一级法人经营模式运行增添发展活力。
科学化的服务模式是组织体系合理化、管理目标清晰化的结果和体现,也是推进经营发展的核心要素。这里的“服务”指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层面对经营层面的服务;二是信用社对客户的服务。
在管理层面对经营层面的服务上,管理层面应及时了解和收集经营层面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根据这些问题和困难,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和思路。同时,经营层面也要及时将存在的问题报告管理层面,二者相辅相成。
管理层面对经营层面的服务还应实现多元化。如后勤管理,应统筹各家的情况,制定统一的规范模式。再如网点建设,要率先建设营业场所,再考虑办公场所。通过具体的措施,把工作秩序化、条理化,为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在信用社对客户的服务上,要抓住“产品、便利、舒心”三个重点。产品的关键在于创新,借助科技信息网络系统,大力开展相应的代理业务,客户有需求,农信社就要有相应的产品。便利的关键在于网点,主要地段有网点、主要街道有自助、主要场所有POS机。借鉴一些先进银行的理念,结合各自实际,建设一批小巧精干、功能齐全、辐射面广的精品零售网点。舒心的关键在于贴心,要从客户的角度着想,为客户提供舒适的环境和贴心的服务。设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方位、成体系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