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金机构作为金融支农服务主力军,肩负着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又处于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责任,又是农金机构改进作风和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
把握好三个意义
一是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农金机构坚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宗旨,与“三农”是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鱼水关系”,农金机构要发展状大,就必须把握“百姓银行”的市场定位,发扬“背包银行”的优良传统,密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予了农金机构一个十分难得的契机。
二是有利于转变工作作风。当前,有的员工工作中存在“庸、懒、散”不良风气,服务中存在“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等不良习气,渐渐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农金机构提升服务“三农”的意识,解决员工队伍中存在的思想问题,进一步构建和谐社群关系。
三是有利于加快业务发展。农金机构业务经营的“根”在“三农”、在中小企业。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把握业务经营的重点和方向,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拓宽业务领域,加快发展步伐。
拓展好三个思路
一是以相信依靠“三农”为前提。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把“三农”放在服务支持的首要位置,切实解决好“相信三农、依靠三农,一切为了三农,如何服务好三农”四个关健点,纠正各种不良倾向,努力做到思想上重视、感情上贴近、工作上依靠,拉近与“三农”的距离,消除与群众的隔阂,构建良好党群社农关系。
二是以服务支持“三农”为根本。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农金机构要统筹兼顾,既要考虑金融政策和服务产品的全覆盖、无遗漏,又要突出重点服务,重点支持。要协调好教育实践活动与业务经营发展的关系,既保证活动的扎实开展,又要加强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抓好重点工作任务的推进和落实。
三是以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把服务支持“三农”发展作为农信机构上下的日常重点工作,将活动中形成的经验和典型固定下来,规范完善。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联系机制、信息反馈机制等,使广大员工主动下基层,主动服务群众,不断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在联系群众,服务“三农”上做到常态化、机制化。
运用好三个方法
一是在赢得信任上强化工作。农信机构员工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深入到千家万户,真诚听取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在寻找问题对策中,丰富工作思路;在服务支持中,提高工作能力;在思想交流中,改进思想认识。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进一步加强与群众的“鱼水”感情。
二是在宣传教育上强化工作。农信机构要通过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金融消费权益维护活动等,提高群众对农信机构的认知度;要通过运用身边的典型、先进事迹、优秀人物等,加强社会宣传力度,贴近群众、感染群众,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要通过“上门服务、超值服务、感情服务、特殊服务”等,赢得群众支持信任,不断营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氛围。
三是在注重实效上强化工作。要从农信机构业务经营和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出发,理清当前农信机构服务“三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做到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矛盾就解决什么矛盾。要掌握新形势下“三农”建设和发展的新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满足金融服务需求。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使农金机构员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工作作风、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农金机构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