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7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社农结合齐推动 还社与农共发展
——山东省新泰市供销合作社推进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的经验
郭涛 张建波

    山东省新泰市是农业大市,耕地面积126万亩。近年来,针对农忙时节农民种地难,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等突出问题,新泰市供销合作社与农业行政部门紧密合作,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步伐,着力破解农业发展难题,形成了“社农结合齐推动,还社于农共发展”的新格局。

    主要做法

    一是积极争取联合发文,农业供销共同推动。为加快推进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的服务规模化进程,新泰市供销合作社多次到农业局、农机局、林业局、畜牧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围绕推进农业生产探索开展服务规模化工作,积极争取农业行政部门支持,不断拓展服务渠道和领域。新泰市农业局局长陈传振认为,农业服务规模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措施,它能有效地整合惠农资金,变撒芝麻盐为拧成一股绳,集中多种资源和服务优势,连片推进农业开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年3月份,新泰市农业局与供销合作社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工作的意见》,联合成立新泰市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供销合作社。文件对全市服务规模化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和推进措施,将这项工作纳入全市农业工作考核内容,强化了督导考核措施。

    二是努力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强劲推进动力。新泰市社充分发挥综合服务平台作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推进工作开展。争取市政府设立了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专项资金每年200万元;市农业局给予供销合作社新特农产品公司和天亿蔬菜合作社资金扶持400多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项目园区建设,并为园区配备先进农业生产设施;市畜牧局为供销合作社新特养猪合作社提供50万元奖励资金,用于扶持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市水利局投资70多万元,为供销合作社徂徕春茶叶合作社示范基地建设了喷灌设施;市农机局加大对供销合作社农机合作社购置农机具的补贴。市财政局、发改局、科技局、商务局等部门,积极帮助供销合作社申报各类扶持资金,促进了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

    三是大力推进社村共建,全力构筑“四位一体”。新泰市社联合市委组织部实施 “社村共建、强村固基”工程,把服务规模化作为“社村共建”的主要内容,探索农民以土地承包权入股合作社的形式,通过共建农民合作社、共建农业产业基地项目,建立利益联结体系,努力构筑“供销社+村两委+合作社+资金互助组织”四位一体新机制。新泰市社齐云商场有限公司与刘杜镇清河村共同出资组建齐云花生专业合作社,提供购买良种、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服务,每亩为社员增收500多元。由新泰市社领办的天亿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在周边6个乡镇发展社员4600人,有效地带动了农民致富,促进了各乡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取得成效

    服务规模化推进迅速。新泰市社以大田作物“保姆式”“菜单式”托管方式为主,从良种推广、种肥直播、一喷三防、病虫害统防统治、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入手,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已逐步形成从种到收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服务模式。去年新泰市社土地托管面积达到了3万亩,今年提出了完成20万亩的工作目标。

    为农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新泰市社系统已整合社会各类大型农业机械160台套,各类小型农业机械400余台套,组建了喜耕田、齐云花生两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乡镇基层社组建农机服务队10个,具备了一天完成8000亩农作物耕种收获的作业能力。近期,新泰市社与农业局已考察订购了无人喷药飞机,将进一步提高病虫害统防统治能力和水平。

    多方受益互利共赢。在新泰市社多方联合推进服务规模化的同时,实现了政府部门惠农资金的整合利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供销合作社与农口部门联合打造了一批项目基地,已成为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工作亮点,“新泰芹菜”被农业部评为国家地理标志。通过社村共建,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全市40多个集体收入空壳村,已有10个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30多个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几点启示

    新泰市供销合作社发挥经营服务优势,成为承接政府扶持农业优惠政策的平台,在农业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共同推动农业生产服务规模化,顺应了当前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发挥了自身兼具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是有效解决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积极探索,值得借鉴和推广。

    (一)供销合作社发展必须依靠政府主导和部门支持。社农结合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行政部门和合作经济组织二者的利益结合点和目标的趋同性。农业局作为农业主管部门,拥有行政组织、惠农政策、技术人才等优势;供销合作社拥有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系统优势和为农服务的企业资源优势,双方有着共同的目标,即服务“三农”。新泰市社与农业行政部门共同推动服务规模化,将各自优势结合起来,既可借助政府的政策影响力和部门的行政推动力,增强工作推进的力度,又能通过发挥自身网络与经营服务优势,用好惠农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取得事半功倍效果。这一做法启发我们,社农结合不仅仅局限于推进服务规模化,还可运用于供销合作社其他业务工作,逐步打造供销合作社加其他政府部门的“1+N”的合作模式,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突出供销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基本属性和特色。新时期供销合作社想要更好地履行为农服务的公益性职责,必须牢牢把握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属性和特色,真正将自己打造成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阵地和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综合平台。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供销合作社必须摒弃以往行政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坚持市场经济方向,牢固树立为农服务宗旨意识,更加注重发挥自身“接地气”的市场优势和服务优势,努力促进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三)回归为农服务本色是当前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供销合作社发展历程表明,只有实现“还社与农”,在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方面、在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方面实现新突破、做出新成绩,才能被广大农民群众认可、信任,才能被地方党委政府所重视、所倚重,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作用,巩固地位。因此,“还社与农”是当前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相融合的现实需要,也是这次综合改革试点“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迫切需要。

(作者单位:山东省供销合作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