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同样不乏质疑之声:以存款偏离度来约束银行“冲时点”揽储乱象,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极有可能治标不治本——更根本的原因在于存贷比考核指标的限制。
“以后再也不用‘冲时点’了!”
9月11日,中国银监会、财政部、央行共同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236号文),对商业银行存款“冲时点”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管制:设定了3%的月末存款偏离度标准;禁止高息揽存、以贷转存、理财产品倒存等八类违规吸存模式。
消息一出,一些银行客户经理立刻点赞:月末不用再为拉存款烦恼了。然而,兴奋过后,更多担忧随之而来:当存款余额考核由月末考核变作日均考核,银行员工压力会不会不减反增?
业内同样不乏质疑之声:以存款偏离度来约束银行“冲时点”揽储乱象,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极有可能治标不治本——更根本的原因在于存贷比考核指标的限制。
“冲时点”变身“冲时段”
“冲时点”变身“冲时段”,银行的揽储压力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改善。
当紧张的“冲时点”成为过去,一些银行员工反而心生担忧。东部地区某农村商业银行的一位员工告诉《农村金融》周刊:“以前‘冲时点’时,只要到时拉几笔存款就能完成考核任务,现在考核日均,意味着每天都要保持那么多存款。原先只是月末几天有压力,以后每天都要有压力了。”
业内人士分析,银行为了化解存款偏离度的考核压力,很可能将拉存款的时间段前置,让“冲时点”变成“冲时段”。“只要将月末、季末考核时间提早、拉长,将‘时点’变作‘时段’,存款偏离度仍可以维持在低数值。”
与此相应,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周期也发生了转变。“一些银行将原来在月末、季末到期的理财产品,改设在季度末月份的中下旬到期,以提升日均存款余额。”上述业内人士介绍说。
“冲时点”变身“冲时段”,银行的揽储压力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改善。
“只要商业银行靠存款生存的局势不被冲破,存款依然是商业银行主业务目标之一,考核日均只会进一步加大揽存款的难度,对员工的考核也将更为严格。” 湖北一家农村商业银行负责人坦言,银行“冲时点”的内生动力仍然存在。
“当月末‘冲时点’不再奏效,商业银行的揽存策略,将由存款争夺战向拉锯战转移,揽存之争将更加艰辛。”上述负责人认为,设立存款偏离度管理后,商业银行必然进入新一轮揽存竞争。
“中小银行资产规模过快扩张,但存款来源有限,月末存贷比考核倒逼中小银行月末高息揽存。”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表示,就存款能力而言,中小银行可能承受更大压力。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农村金融机构对考核日均存款余额的科学性有所关注,并早已开始实施这一考核方法。
“考核日均存款余额稳定性更强,有利于全行资金统筹规划和营运;考核月末存款,则属于突击抓存款,容易造成存款虚增和大起大落。”内蒙古中部地区一家农村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农村金融》周刊记者,该行自2012年起便已开始实行日均存款余额考核。
“我行虽然同时考核月末余额和日均余额,但是日均余额在员工考核分值中占比更大。”安徽泾县农村商业银行市场营销部总经理刘学智告诉记者,该行管理层很早就意识到,只有掌握了真实的存款余额,才能更有效地投放贷款。
降不下去的融资成本
更多的业内人士对其效果产生质疑,认为设立存款偏离度上限恐难达到监管层的预期效果,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
银监会之所以出台236号文,约束银行“冲时点”行为,主要意图是为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银行‘冲时点’揽储大战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金融机构的筹资成本,进而导致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造成实体经济融资困难、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业内分析人士解释说。
其实,早在236号文发布一月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其中第六条便是要求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偏离度指标,研究将其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评价体系扣分项。
然而,236号文出台后,业内意见不一。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存款偏离度指标的设立有利于引导信贷流向小微企业等国家支持领域。
更多的业内人士对其效果产生质疑,认为设立存款偏离度上限恐难达到监管层的预期效果,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
“日均考核要求银行存款每天都保持在一定的浮动范围内,这反而增加了银行的资金成本,从而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应上升。”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
在他看来,3%的存款偏离度上限标准定得未免有些武断。
“毕竟储户的存款行为本身就是波动的,尤其在年末等特殊时段,存款波动会格外大,太过严格的偏离度会对银行经营活动造成限制。”
他担心,当存款出现季节性波动时,银行或许会为了保持低的偏离度而采取不当措施,有可能给客户造成不便,增加存款成本。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认为,“236号文会使信贷萎缩问题变得更严重。以前存贷比不足,冲一点存款就过来了,现在不让冲了,就会直接压缩贷款量。”
华泰证券研报中也有类似观点,认为依靠设立存款偏离度上限来降低融资成本,效果有待商榷:“236号文各项措施的实施在短期内将增加银行存款管理难度,提高银行负债成本和缩减中小型银行资金来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政策目标的实现不会立竿见影,甚至有可能造成‘融资难’和‘融资贵’的双重难题。”
下一步,取消存贷比考核?
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才是让银行存款定价回归理性的有效措施。
“偏离度监管考核充其量只是一个治表之举、一种权宜之计,难从根本上遏制存款竞争乱象。”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认为,偏离度监管指标在最初可能会对约束商业银行“冲时点”行为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长期而言,或许会被商业银行更巧妙、更隐蔽的存款竞争手段所消弭,让监管当局变得无能为力。
因此,若要彻底杜绝银行“冲时点”乱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仅仅依靠设立存款偏离度上限是远远不够的。
“236号文将存款冲时点的动因归结为撑规模、争排名,忽视了真正的动因——存贷比紧张,因而银行要么坐视存款流失而相应压缩信贷总规模,要么接受负债成本进一步上升,而被迫压缩低收益票据和短贷,寻找更高收益的资产。”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银行拉存款,其实更多是为了应对存贷比。
所以,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才是让银行存款定价回归理性的有效措施。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同样认为“交通规则需要改一改”,存贷比这根“指挥棒”应该功成身退,“存贷比考核原本是银行流动性考核指标,曾经发挥过很大作用,然而时移势易,它的作用已被异化,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通过制度层面驱使商业银行加快转型升级,是解决银行业存款‘冲时点’行为治本之法。”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王勇建议,应从放宽直至取消存贷比监管、推广大额存单发行、加快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着手,加快商业银行战略转型。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规模扩张过快的本质还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过于旺盛,而人口老龄化下居民储蓄率下降导致存款争夺激烈,为规避月末存贷比考核,进而诱发月末高息揽储。”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中心则提出,约束无效投资和化解产能过剩同样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