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0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垄上行“普惠金融的农金探索”大型专题报道
探路金融维稳
新疆农信社推进普惠金融助力社会局势迈向长治久安
□ 本报记者 蔡 靓 通讯员 郭 芳 文/图

 

    加楞郭勒村的巨变,是新疆农信社推进普惠金融、助力社会局势迈向长治久安的生动样本。

  “两居贷款”提高了农牧民生活质量,帮助农户实现了“安居乐业”,为新疆的长治久安和稳定作出了贡献。

  路两边,白墙灰顶新砖房,不见一间土坯房。院子里,牛羊成群,少数民族老人们带着孩子在晒太阳。

    这里是距离新疆西部县城尼勒克20多公里的加楞郭勒村,98%的村民都是哈萨克族。

    “这个村的新房都是用农信社的‘两居贷款’(‘安居富民’贷款、定居兴牧’贷款)建起来的。”指着路边村民的新居,尼勒克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曹刚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住进80平方米的新居,牧民托列甫伙加喜上眉梢。正午的阳光照在他的脸上,顾不得擦去脸颊上滚落的汗珠,他向《农村金融》周刊记者介绍着每间房的用途,盘算着要给100平米的羊圈再添些小羊羔。

    “建这个新房多亏了农信社。去年我从农信社贷了4万元‘富民安居贷款’盖房子,打算两年内还清贷款。”托列甫伙加说,“以前我们村都是住在土坯房里,下场大雨都漏水,现在下雨也不怕,地震也不怕。”

    加楞郭勒村的巨变,是新疆农信社推进普惠金融、助力社会局势迈向长治久安的生动样本。

    “秉承新疆农村信用社‘始终把服务三农、三牧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经营思想,两居贷款的目标市场是‘有两居工程建设资金需求的村民自然人(农户)’,将所有的有建房需求的农户全部纳入目标客户群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监事长田海洲介绍,“‘两居’工程以广覆盖、普惠制为原则,是自治区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到新疆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据悉,2012年以来,新疆农村信用社就累计发放“两居贷款”58亿元,2013年末余额达到57亿元,累计惠及41万户农户。“两居贷款”提高了农牧民生活质量,帮助农户实现了“安居乐业”,为新疆的长治久安和稳定作出了贡献,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的肯定。

    “‘两居’工程有效提升了农牧民居住水平、改善了生活环境,农牧民住得舒心,才能安心发展产业力争创收、增收。农村信用社不但信贷支持农牧民的居住工程,更从长远角度考虑,以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为中心,提供了多种形式促进农牧民发展致富的信贷支持,确保农牧民在提高居住水平的同时更能提高生活水平。”田海洲说。

    安居才能乐业。

    “两居工程”帮助天山南北的农牧民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房,“信用工程”以及不断创新的信贷产品则为他们铺就了致富之路。

    在尼勒克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周刊记者遇到了来办理贷款的养殖户阿布都拉尔·阿布都热依木,谈起农信社的服务和信用工程,他连连说:“亚克西,亚克西!”

    根据当地农信社在2013年8月对阿布都拉尔家庭经济情况的评定,他有5万元的贷款额度。“刚刚借了5万元,准备给羊买过冬的饲料。把羊养肥了,过春节的时候能卖个好价钱。”办完贷款手续的阿布都拉尔乐呵呵地说。

    就在同一天,远在千里之外的富蕴县海孜口中心村养殖户艾尔斯·托汗拜从富蕴县农村信用社拿到了8万元的贷款。和阿布都拉尔一样,艾尔斯借的同样是小额信用贷款,他计划用这8万元扩大羊圈,多养些羊,再养些鸡。

    “一年能赚十多万元,还贷款没问题!”艾尔斯信心十足。

    在新疆其他地方,还有很多农牧民像阿布都拉尔和艾尔斯一样,享受到了“信用工程”带来的便利。

    据了解,自1999年启动农户信用等级评定试点工作以来,新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活动对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助推当地形成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的局面。

    截至2014年6月末,新疆农信社共评定信用户192万户,较年初增加1.2万户,占比64.24%;信用村4683个,占比45%。对于广大农牧民而言,贷款不再难。

    乐业方能发展。

    新疆农信社的金融服务不仅助力广大农牧民走上安居乐业致富之路,还通过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为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阿克苏巨鹰棉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一家在农信社扶持下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员工几乎都来自于阿克苏农村地区的富余劳动力,85%是少数民族员工。

    巨鹰棉业总经理王宏磊说:“在我们的企业,维吾尔族和汉族还有其他民族的员工都和睦相处。”

    维吾尔族姑娘热依拉·吾斯曼就是巨鹰棉业现有460名少数民族员工中的一位。

    进厂前没有固定工作的她,打零工一个月还赚不到1000元。2006年到厂里当了挡车工之后,工资立刻就拿到了1500元。

    现在,这份工作让她有了更强的幸福感。因为工作经验丰富,热依拉·吾斯曼“升级”成了指导工——负责给其他挡车工培训,每个月工资也达到了3000元。

    更多的少数民族农牧民在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小企业中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据悉,截至2014年6月末,新疆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1237.71亿元,较年初增加192.88亿元,增长18.9%;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47.41亿元,较年初增加10.3亿元,增长1.92%,累计扶持中小微企业1858户。

    “对于新疆农村信用社而言,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服务民生,是支持农民致富、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责任,是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新疆的社会局势迈向长治久安的重要使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监事长田海洲说。

    更多的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从新疆农信社源源不断地注入当地农牧业和中小企业。新疆农村信用社正以金融机构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推动新疆的社会局势迈向长治久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