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推进适应性创新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 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 刘 华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机构更是无法脱离“三农”而另谋出路,可以说,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金融机构的前途与命运。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建成了由物理网点、助农服务点、自助设备构成的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本地区各乡镇的全覆盖,农村支付结算基本实现普惠;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体系,满足各类客户需要,支持特色农业、绿色产业、农村城镇化以及重点企业的发展成效显著。但客观来看,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还面临诸多问题。

    政策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法律及政策协调机制、担保体系、农业保险体系、财政税收支持体系等农村金融发展的辅助体系与普惠金融的需要还有差距。

    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要素市场不健全、农村资产确权滞后、农村资产流转平台尚未建立、农村资源难以变成资产、资产难以换资金以及农村金融创新未能有效激活。

    服务手段滞后。农村经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新一代农民的成长,对服务模式、产品模式和可融资量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宣传普及不够。农民受教育程度低、金融基本常识较为贫乏,导致农民对银行业务缺乏了解、自助机具使用率不高,这些都不利于新业务在农村的推广和发展。

    笔者认为,从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来讲,要紧紧围绕城乡金融服务需求,结合自身实际,探索适应性创新和差异化创新。通过多层次的金融创新和全方位的服务覆盖,努力构建“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完善渠道建设,延伸金融服务。建立物理网点、电子渠道相互补充、覆盖城乡的金融服务网络,努力消除金融服务“空白”。通过增加POS机、便民自助服务终端,不断拓展银行卡使用范围,提高城乡网点的自助设备覆盖率。同时,积极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为载体,搭建网络服务平台,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另外,加快助农服务点建设,选择符合条件的服务点推动其功能综合化,将便民点建设成金融知识宣传点、信息联络点和便民取款点。

    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多样需求。在增加农村消费信贷投入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趋势,深度挖掘新型经营主体优质客户,根据其差异化需求,量身定做信贷产品,增强产品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积极探索土地收益保证、土地经营承包权、农村宅基地抵押、林权等新型抵押担保方式,有效扩大农户贷款抵质押范围,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同时,充分挖掘信用资源,营造信用环境,实行阳光操作,让每一位守信者都能享受到阳光下的金融服务。

    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金融知识。不断丰富宣传内容,改进宣传方式,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宣传,帮助城乡居民了解金融常识,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信贷政策和征信知识教育,增强诚信意识。对思想先进,头脑灵活,有较高金融需求的客户,加入投资理念等知识宣传,培养客户群体。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金融人才。加强日常业务技能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搭建平台、提高待遇等方式,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投身农村金融事业,通过城乡交流,让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人才向农村一线服务人员队伍倾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